出口退稅調整企業如何應對
字號:大︱中︱小 2009-02-12 14:55:07 集團辦公室 點擊數:
6月18日,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了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》(財稅〔2007〕90號,以下簡稱通知),自2007年7月1日起,對現行出口商品退稅率進行調整,取消553項“高耗能、高污染、資源性”商品的出口退稅,下調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稅率,10項出口商品由退稅改為免稅,除船舶及對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業在7月20日以前已備案的,仍按原退稅率執行以外,所有調整退稅率的出口商品不在執行3個月的“過渡期”退稅,一律按新退稅率執行。這是繼去年9月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來,影響涉及面較大的又一次變化。出口退稅率調整沒有“過渡期”的緩解,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不利的影響,最大限度的提高贏利能力,減少不必要的損失。應當講,走好短期應對與長期籌劃這兩步棋十分關鍵。
短期應對是企業第一選擇
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與以往不同,除船舶與對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業以外,無論出口合同在稅務機關備不備案,均不在享受3個月內按調整前退稅率申報退稅的規定,而是提前對外公布此次調整的內容,自2007年7月1日執行新的退稅率。所以,出口企業在短短的幾天內,應當做到以下幾點,才能規避面對的利益風險。
一是及時調整原出口計劃。出口企業在7月1日前,要加快商品的生產與出口進度,改變原合同與訂單的計劃,爭取趕在退稅率調整前全部出口,把損失減小到最低點。其次,加強企業內部管理,減少流轉環節、降低管理成本、提高產品的質量,以消化產品成本上升帶來的損失,集中力量,渡過難關。
二是及時加快單證回收速度。出口商品要盡快辦理通關手續,在確認出口電子信息后,及時收齊所需退稅的單證。在條件允許時,短期內完全有必要設立臨時的內部單證回收督導機構,對出口數額較大且出口退稅率調低或取消的商品,要指定專人重點管理,做到應收盡收。
三是及時申報出口退稅。按照出口商品3個月內申報退稅的有關規定,對短期內突擊出口的商品要及時進行申報,避免漏報、少報、誤報或者逾期申報的發生。如果是船舶或有對外承包工程資質的出口企業,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經簽訂了涉及取消出口退稅的出口合同的,還應當注意在7月20日之前,攜帶相關文件,到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進行備案,并按原退稅率申報退稅。
四是出口退稅不算小賬算大賬。在短期內,當來不及將原訂單的商品在7月1日前全部報關出口時,出口企業應果斷抉擇舍小求大,不能把精力與時間逗留在一寸得失,贏利的眼光應當放得長遠,全力搞好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與經營籌劃。同時,盡快與國內、外客商協調和溝通,在進貨與出口的長期合作上尋求對方的理解和認可,適度降低購進原料和提升外銷價格或改變合同要求,以此減少成本及利潤損失。
長遠籌劃需納入經營方略
從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可以看出,政策的變化是在我國外貿順差增長過快,貿易摩擦不斷加劇,環境治理急需優化的背景下出臺的,國家的政策態度十分明朗。短期內,這對外貿出口的影響是不利的,但立足長遠分析,它對改變企業經濟增長方式,改善國內環境設施,提升產業結構意義重大。企業應當順應變化潮流,拋棄原有經營模式,踏足尋求新的利潤點。
當務之急是要做好退稅率調整前后的測算分析,相對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的企業,在充分考慮政策調整和外貿出口增減等因素的基礎上,應自下而上地綜合分析出口退稅的增減實際,測算利潤的贏利空間,掌握謀求發展的第一手資料。只有這樣才是正確選擇經營方式、調整產業結構、應對退稅率變化的可行之道。
二是加強內購外銷的管理,逐步轉移退稅負擔成本。退稅率下調后,出口企業的征退稅率之差將會拉大,導致生產成本明顯增加,出口商品的價格戰更加激烈,國際競爭的優勢會逐步減弱。對此,出口企業需要調整其出口產品報價,也需要與國內購貨商、進口外商進行溝通,為減少出口退稅率降低造成的損失,可以考慮將以往從國外采購的原材料,改為在國內采購的辦法,控制原材料的成本;在與國內外原材料供應商交易時,盡量壓低采購價格,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;積極開展電子商務,采取網上看樣、報價、洽談、簽約,大力開拓網上市場,進行網上交易,以降低交易成本。努力實現稅款轉嫁與轉移,在整體成本增加,自身適度負擔的前提下,有計劃實現轉嫁前移。
三是調整產業結構,提高商品技術含量。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出口企業來說是一次挑戰,要轉變原有思路,縮減低附加值、高耗能商品的生產,轉而開始研發和生產高附加值商品。不斷加強國際市場調研,增強前瞻性,分析出口的形勢和環境,制定出口規劃,從低價競爭轉向產品差異化競爭。例如,下調退稅率的服裝行業,在功能設計、外觀造型、包裝等方面有所創新,同時要以發展品牌為目標,培育自己的品牌,提高產品的品質和聲譽,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。所以,這些都是盡可能減少退稅率下調給企業帶來影響的上上之策。
四是改變貿易方式,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。出口退稅率下調將直接影響出口企業利潤,但不同企業所受影響大小程度不一樣:出口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越大,且毛利率越低的企業,所受影響就越大。那么,通過延伸貿易鏈條,采取多種貿易方式同在的諸多措施不失為一項良好的應對策略。其一以香港市場為依托,逐步向中東、東南亞、歐美市場延伸,克服出口地區過分集中和過分依賴中間商的被動局面;其二開展直接貿易,立足本企業商品,直接同外商簽訂合同、報關出口;其三開展委托加工貿易,根據客戶需求,將公司初加工產品向深加工成品出口,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;其四開展來料加工貿易,壓縮資金的周轉,靠出口商品的數量與免稅來贏得利潤。例如,紡織行業可以衡量國內、外棉花的價格,在國內價格高于國外價格的情況下,以來料加工方式運作,以求降低出口成本。
總之,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意味著國家對外貿出口增長過快、順差過大加大了調控力度。同時,又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,抑制了高耗能、高污染、資源性產品的出口。對此,企業應該加快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,改變經營模式,提高產品的附加值,推進自主品牌建設,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向和經營策略,化解退稅率調整所帶來的風險與影響。
2007-7-5